编者按:《本周港美股牛股》栏目每周紧跟市场动态,盘点港美股市场周度表现,帮助牛友梳理当周热点板块、强势个股及重大新闻,寻找具有赚钱效应的投资题材。
本周,$恒生指数 (800000.HK)$累计上涨1.36%,报25417.98点;同期$恒生科技指数 (800700.HK)$累计上涨0.23%,报5687.45点;$国企指数 (800100.HK)$同期累计上涨1.22%,报9057.22点。
两部门发文治理低价竞争,行业估值存在修复契机, $新特能源 (01799.HK)$ 周内涨超30%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4日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方案指出,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深入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等文件,强化与投资、金融、安全等政策联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方案》指出,2025至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目标为7%,包括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在内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力争超过5%。此外,《方案》还提出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升级》。
中原证券指出,从已经披露的中报来看,光伏行业二季度业绩呈现边际改善的特征。下半年,围绕反内卷的产品销售价格措施、企业间并购整合、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将会相继落地。光伏行业落后产能将逐步退出,行业竞争格局和产业链生态有望优化。光伏行业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在反内卷背景下,行业估值存在修复契机。
机器人行业再迎热度,公司商业化进程稳健推进, $微创机器人-B (02252.HK)$ 周内涨超30%
花旗发布研报称,微创机器人上半年营收1.76亿元,同比增77%,净亏损大幅收窄59%。主要受海外销售快速扩张带动。管理层维持全年营收同比增85%的指引,主要驱动因素为海外市场售出40至50台“图迈”设备;国内设备销售复苏及耗材销售加速。海外销售预计将贡献总营收55%,高于今年4月指引的50%。管理层预期2025财年净亏损将因营收增长与有效成本控制而同比收窄逾40%。
浦银国际发研报指认可微创机器人公司长期增长潜力,但短期估值或仍需业绩增长消化,给予“持有”评级,目标价23.7港元。富瑞发表的研究报告维持微创机器人的“买入”评级,目标价由32港元升至35港元。
值得关注的是,机器人产业链再迎催化。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未来约80%的企业价值将取决于其Optimus机器人项目的发展。他强调,该机器人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大规模应用,并成为公司核心业务之一。此外,9月2日,宇树科技宣布,预计将在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届时公司的相关运营数据将正式披露。
海外扩张提振,储能市场近期迎来多重催化因素, $中创新航 (03931.HK)$ 周内涨近29%
印度Ashok Leyland近日宣布与中创新航达成长期独家合作,双方计划在未来7至10年内投资超过5000亿卢比(约合404.5亿元人民币),共同建设电池制造项目,涵盖电动汽车与储能系统应用。该合作旨在推动印度本土化电池供应链建设,除满足Ashok Leyland及其电动车子品牌需求外,还将拓展至整个汽车行业及储能市场。
中创新航正在加速推进全球产能布局。目前该公司泰国Pack工厂已实现稳定交付,葡萄牙基地也于2025年一季度动工,预计总投资150亿元,规划年产能15GWh,拟于2027年正式投产。里昂发布研究报告指出,中创新航第二季度业绩表现亮眼,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95%至2.36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5%,上半年累计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87%,达成全年预测的33%。该行予以中创新航“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27港元。
据产业链反馈,锂电池产业链头部电芯企业储能产线满产,部分储能电芯价格开始上涨。有分析指出,锂电行业进入传统旺季,产业链排产明显增加,独立储能在政策优化后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同比增速有望接近30%;此外全球AI建设提速,AIDC数据中心配套需求激增,推动电源系统和液冷技术要求显著提升;同时固态电池产业进展超预期,设备商订单量大幅增长,产业化进程持续加速。
另一方面,本周表现较弱股票如下:

编辑/Jam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