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对唐纳德·特朗普总统近期关税政策的通胀影响的立场依然谨慎,并取决于未来数据。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谈到新关税可能带来的通胀影响时,将这一现象描述为“关税通胀”,其性质可能为“暂时性”。这一描述与鲍威尔在疫情时期的言论相呼应,后者因低估前几年通胀的持续性而招致批评。尽管存在历史性的质疑,鲍威尔强调,关税带来的全部经济和通胀后果仍不确定。

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在其最新评估中开发了一种量化关税如何影响消费者价格的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成分,该研究估计,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加征25%的关税,以及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可能导致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通胀率上升至多0.8个百分点。在更极端的情况下,例如对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对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则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通胀率的上升幅度可能高达2.2个百分点。这些发现凸显了关税对国内价格的潜在影响,尤其是在电子产品、玩具和家居用品等进口量较大的商品上。

近期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也显示出与关税政策相关的通胀压力迹象。自2025年4月以来,咖啡、玩具、电视和珠宝等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部分类别的年化涨幅超过15%。美国目前面临的平均关税税率为17.4%,为193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预计这将导致2025年家庭支出增加2300美元。美联储褐皮书调查报告显示,食品、零售和医疗保健等多个行业的价格普遍上涨,因为企业将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进一步分析了美国加征关税的潜在经济影响。在非报复性情景下,美国通胀率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0.0645%的峰值,其影响随后几年逐渐减弱。然而,如果中国采取报复性关税,美国通胀率可能在2025年几乎翻倍至0.1179%,而中国通胀率则可能在同年达到0.1654%。数据显示,两国都将面临通胀压力,但在报复性情景下,美国将承受更显著的影响。

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还强调了加价如何应对关税引发的成本上涨的重要性。如果零售商和批发商维持美元加价不变,关税的全部负担将反映在消费者价格中。然而,如果他们调整加价比例,维持不变,通胀影响可能会更加明显。该分析强调,需要对这些动态进行细致的理解,因为实际的通胀效应取决于企业和消费者对成本结构变化的反应行为。

鲍威尔在关税不确定性背景下对降息的谨慎态度与这些发现相符。尽管美联储坚持认为关税的通胀效应可能是暂时的,但它仍致力于密切监测形势。美联储目前的预测表明,2025年利率将保持不变,重点关注贸易政策及其经济影响的演变。特朗普呼吁降息以抵消关税的通胀效应,但美联储并未理会,它似乎更倾向于等待更多数据后再调整货币政策立场。

经济学家们仍在争论关税引发的通胀是否只是暂时性的。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等人批评美联储在预测中未能展现出更大的谦逊,因为关税的长期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与此同时,马克·赞迪等分析师认为,理解通胀影响的关键在于通胀预期如何演变。如果预期根深蒂固,关税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持久,迫使美联储在更长时间内维持高利率。然而,目前美联储仍处于观望状态,在管理通胀的职责与过早调整政策的风险之间寻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