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对加密货币的需求空前高涨。贝莱德的比特币ETF资金流入量屡创新高。富达和VanEck也纷纷效仿,推出了新的现货产品。就连纳斯达克也暗示将扩展其数字资产交易基础设施。然而,尽管势头强劲,但几乎所有交易都发生在链上。

机构现在将加密货币视为一种合法的资产类别,但并非将其视为运营场所。大部分交易、结算和做市活动仍然在私有服务器和传统平台上进行。

原因很简单:目前的区块链技术还无法达到机构级的性能标准。在它们能够提供可预测的速度、可靠的数据访问以及与华尔街系统相媲美的运行弹性之前,最大的参与者将继续进行链下交易,这将限制透明度、流动性以及最初使加密货币具有吸引力的创新能力。

为什么订单流会留在链下

机构之所以避免进行链上交易,是因为大多数区块链无法满足它们的标准。机构既需要速度也需要可靠性,而区块链往往难以兼顾可靠性。

许多区块链在高峰期都会出现拥堵,导致交易不可预测地失败。随着网络活动的波动,Gas费也会剧烈变化,进一步加剧混乱。机构拒绝在这种不可预测的环境中运营。

机构还需要确保交易能够正确结算,这一点毋庸置疑,即便同时发生很多事情也是如此。一些区块链,例如 Layer 2 或 Rollup,依赖于乐观结算技术,这些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但有时也需要回滚交易,即撤销已结算的交易。

在这些限制条件下,机构需要确保能够尽可能快速地进行交易。在传统市场中,机构已花费数百万美元缩短其与纳斯达克之间的光纤电缆长度,从而使其交易结算速度比竞争对手快一纳秒。而区块链的延迟仍然高达几秒甚至几分钟,这完全不具备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机构可以通过加密货币ETF,利用他们熟悉的优化光纤电缆,通过传统市场购买加密货币敞口。这意味着,为了吸引链上机构交易,区块链的速度必须超越传统市场(机构为什么要转向速度更慢的交易场所呢?)。

将区块链升级到机构标准

机构不会简单地创建一个 Metamask 钱包就开始在以太坊上交易。他们需要定制的区块链,以满足与传统市场相同的性能、可靠性和问责制标准。

一项关键的优化是指令级并行处理和确定性冲突解决。简单来说,这意味着区块链可以同时处理多笔交易(就像多个收银员并行为顾客结账一样),同时保证每次都能生成正确且顺序一致的收据。这可以防止在交易高峰期出现“交通堵塞”,从而避免区块链运行速度变慢。

专为机构设计的区块链还应消除I/O瓶颈,确保系统不会因等待存储或网络延迟而浪费时间。机构需要能够在不造成存储冲突或网络拥塞的情况下执行大量并发操作。

为了使集成更加无缝,区块链应支持与虚拟机无关的插件连接,使机构能够连接现有的交易软件,而无需重写代码或重建整个系统。

在正式开展链上交易之前,机构需要区块链系统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的可靠性能证明。区块链可以通过发布在真实硬件上,使用来自支付、DeFi 和高交易量等实际工作负载进行性能测试的数据,来消除机构的这些顾虑,供其验证。

这些升级措施结合起来,可以将区块链的可靠性提升到华尔街的标准,并激励它们进行链上交易。一旦企业意识到它们可以通过区块链更快地进行交易(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时又不牺牲可靠性,机构投资者就会蜂拥而至。

链下机构交易的真实成本

将大部分交易活动置于链下,会将流动性集中在私有系统中,并限制价格形成的透明度。这使得整个行业依赖于少数交易场所,并削弱了加密货币最大的优势之一:应用程序能够公开地相互连接和构建。

对于代币化的现实世界资产而言,这种上限更为明显。如果没有可靠的链上表现,这些资产就有可能沦为鲜少交易的静态包装,而非活跃市场中的真正交易工具。

好消息是,变革已经开始。Robinhood 决定推出自己的区块链表明,机构投资者并非只是被动地等待加密货币迎头赶上,而是主动出击。一旦少数公司证明链上交易比链下交易更快、更透明,其他市场参与者就会效仿。

从长远来看,加密货币将不仅仅是机构投资的资产,它还将成为他们用来影响全球市场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