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美国政府停摆即将得到解决的消息一出来,直接带动美股周一强势反弹,当投资者们一度以为市场将重回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的不断新高时,本周美股却接连迎来了大调整,不论是业绩强势增长的AI一线科技龙头,如$英伟达 (NVDA.US)$、微软,还是AI弹性超高热度的标的 $CoreWeave (CRWV.US)$$NEBIUS (NBIS.US)$等,都出现了显著回调。

本周的美股强震从何而来,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又将如何演绎,有哪些事件值得关注,又有哪些策略可以布局?

史上最长停摆刚结束,降息美梦被按了暂停键

这轮“美股强震”,并不是单一事件引发的,而是三股力量交错叠加:经济数据真空 + 降息路径变得不清晰 + 高估值成长股集中在 AI 赛道。

美国政府刚结束长达约 43 天的停摆后,劳工统计局和经济分析局表示,部分就业和通胀数据很大概率“缺席历史”、无法完整补采,一些关键指标将留下长期空白。

这对美联储的影响非常直接:12月FOMC会议之前,决策层只能依靠很有限的部分数据来判断经济形势

市场原本押注“全年连续三次降息”,如今在数据缺失、经济走弱但通胀走势不明的背景下,12月是否继续降息,明显从“高胜率”变成了“有争议”。

从CME FedWatch数据来看,互换市场显示目前预计12月降息的概率已经降低至50%,较一周前约70%大幅下滑

AI概念股普跌,热门标的情绪退潮明显

宏观的不确定只是导火索,真正让指数“失去重心”的,是这两周原本热情涌入AI赛道的资金开启了紧急避险模式,转而进入金融、医疗、消费等行业,带动道指近期逆势新高。

11月13日周四,纳指跌2.29%,是约半年以来最差单日表现之一,而拖累指数的主力,正是此前一路领涨的AI相关个股:英伟达跌逾 3%, $Palantir (PLTR.US)$、博通等跌幅在 4%–7% 区间。

过去一周,关于“AI泡沫”的讨论在华尔街急剧升温,更有大空头原型Michael Burry造势:

  • 部分机构指出,以英伟达为代表的 AI 龙头,在过去两年股价暴涨数倍,估值明显透支;

  • 一些 AI 受益股即便财报“超预期”,股价仍然大跌,例如Palantir公布强劲业绩、上调全年指引后股价仍一次性跌去约 8%,Applovin、博通等AI概念受益股也是“利好兑现即见顶”的典型案例;

  • 一些财报有瑕疵的AI概念股更是出现了大幅回撤,如CoreWeave、NEBIUS,绩后累计跌幅超10%。

从市场结构上看,这轮AI普跌可以拆成两条线来看:

  • 龙头补跌:英伟达、微软、Meta等,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都非常扎实,数据中心/云业务的AI收入增速目前仍然可观。这部分个股更多是估值压缩:在利率预期抬升时,市盈率、PS被“从天花板往回拽”;

  • 二线、高弹性品种挤泡沫:借AI概念大幅上行的SaaS、广告、neoCloud公司,本身盈利质量一般,但股价涨幅远超基本面。

比较典型的如甲骨文,此前在宣布与OpenAI的超级远期大单之后股价单日飙涨35%,但是截至目前已经全部抹去当时的涨幅。

未来一个月重点关注:英伟达财报、降息预期

接下来市场将如何演绎,关键在于:“经济数据逐步恢复 + 英伟达交卷后,市场怎么重新讲 AI 和利率这两个故事。”

英伟达财报:AI 多头的“期末考试”

英伟达将于11月19日/周三盘后公布Q3财报。市场一致预期显示,本季度营收约545–550亿美元,由Blackwell架构的数据中心GPU拉动,继续高增。

由于英伟达在整个AI产业链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市场基本把这次财报视为 “AI 行情的分水岭之一”:

  • 如果业绩、指引再度显著超预期,而且管理层对2026年订单可见度依然乐观,AI多头可能迎来一波“信心修复 + 空头回补”的反弹;

  • 如果只是“还不错”,但管理层口径转向保守,更多强调“不确定”与“客户消化库存”,那AI板块可能进入更长时间的高位震荡、板块轮动期;

  • 真正负面的情况,是营收或毛利不及预期、或明确看到云厂商自研芯片替代的压力,那AI估值泡沫的挤压还远未结束。

降息预期:数据恢复后,路径向哪边偏?

随着停摆结束,BLS、BEA等机构将陆续恢复工作,长达40多天的数据“缺口”会逐步被填补。

接下来一个月,几个时间点值得盯紧(美东时间):

  • 11月下旬起:延迟数据集中补发,市场会关注就业、零售、PPI等数据,检验停摆期间经济是否明显降速。

  • 12月中旬附近:11月非农、失业率,这是停摆后首份“完整”的就业报告,也是联储评估是否需要继续“以降息托底就业”的关键依据。

  • 12月10日:FOMC 议息会议,美联储将在这次会议上决定是否第三次连续降息,并更新点阵图,重新描绘2026年利率路径。

市场层面的解读可以简化为三种情形:

若“软着陆 + 持续降息”,私营和官方数据都指向温和放缓、通胀继续走低;12月顺利降息,同时给出2026年继续宽松的路径指引,带动成长股、AI有望迎来新一轮估值修复。

若“经济显著走弱,但通胀下不去”,数据显示就业压力更大、裁员加速,但核心通胀粘性强;联储在“抗通胀 vs 保增长”之间左右为难,市场对降息收益打折,对股市整体风险偏好不利。

若“数据混乱、联储口径更模糊”,则10月数据缺失的影响持续,大部分指标信号噪音很大;联储可能选择“边走边看”12月降或不降都不会给出强烈前瞻,股市可能维持高波动震荡格局。

期权策略:保护性管理风险、备兑看涨

在这样一个 “高估值 + 高波动 + 关键事件密集” 的阶段,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期权更适合被用作风险管理工具,而不是短线彩票。

保护性看跌(Protective Put):给重仓 AI 上一份“底线保险”

对于持有较多美国科技 / AI 个股或 ETF(如 NVDA、MSFT、QQQ、SOXX 等),长期仍然乐观,但不希望短期再经历一次10%级别的回撤。

期限选择上,优先选择覆盖英伟达财报、FOMC利率决议时点,例如 12 月中下旬或明年 1 月。若单买 Put 太贵,可以考虑 Bear Put Spread(买一个较靠近现价的 Put,同时卖出更虚值的 Put),用“牺牲极端尾部保护”来换取权利金支出明显下降。

备兑看涨(Covered Call):在剧烈震荡中降低持仓成本

备兑看涨在当前环境下非常有用:IV偏高、股价波动大,短周期Call权利金相对丰厚。

思路很简单,手里已经有现货,短期又不指望它立刻创新高,就可以考虑卖出短期、略虚值的Call,赚取权利金。

实操上,选择1个月左右到期、行权价高于现价约5%–10%的OTM Call,在“接下来一个月大概率是震荡、难以突破新高”的标的上使用。

可能结果:

  • 若股价横盘或小幅下跌:Call过期失效,权利金直接抵消部分账面浮亏,相当于摊低持仓成本;

  • 若股价大幅突破行权价:你在行权价被动卖出股票,锁定一笔确定收益,代价是放弃更高部分的上涨。

这一策略适合,对长期逻辑有信心、但短期希望“慢慢腾挪”的中长期持仓,对“涨一点被行权离场”心理上能接受的投资者。

总体来看,当前AI的产业周期远还未结束,但在利率不确定、估值相对较高、数据短暂“失明”的阶段,市场会更苛刻地审视盈利与现金流,英伟达财报是近期最大的验证点。

策略角度,与其在情绪拉锯中频繁追涨杀跌,不如借助保护性看跌、备兑看涨等期权策略,把这一轮高波动,转换为更可控的成本和清晰的盈亏区间。

038.png市况复杂多变,期权策略繁多,不知道如何选择?帮你三步建立期权策略,投资从此简单高效!

编辑/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