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7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大体符合预期,市场对美联储最早于9月降息的押注急剧升温。为评估潜在的市场影响,我们回顾了自2001年以来,每个宽松周期开启后的12个月内,$标普500指数 (.SPX.US)$及其关键板块的表现。

2001年宽松周期:互联网泡沫破裂
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经济走弱,美联储于2001年1月开始降息。然而,盈利预期的下调以及科技股过高的估值,最终令市场信心受挫。
在2001年1月3日首次降息后的12个月里, $标普500ETF-SPDR (SPY.US)$ 下跌了17%,科技板块领跌。防御性板块表现相对强势:医疗保健板块上涨10%,能源板块上涨9%,金融板块上涨8%,非必需消费品板块上涨4%。
2007-2008年降息周期:大衰退
2007年9月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一场全球金融海啸,促使美联储激进降息,但经济未能迅速企稳。
在2007年9月18日首次降息后的12个月里,标普500指数暴跌42%,所有板块均深陷亏损。金融板块领跌,跌幅达40%,随后是可选消费品(-28%)、科技(-25%)、能源(-20%)和医疗保健(-12%)。
2019年降息周期:中期调整
2019年,美联储实施了一次“中期调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提前进行了预防性降息。
自2019年8月1日首次降息起,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标普500指数上涨了8%。科技板块以25%的涨幅领先,随后是可选消费品(+18%)、金融(+15%)、医疗保健(+12%)和能源(+5%)。
2020年降息周期: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的突然冲击,导致经济活动出现历史性崩溃,美联储随即启动紧急降息。
在2020年3月3日首次降息后的12个月里,标普500指数上涨了16%,主要得益于科技板块(+50%)和可选消费板块(+40%)的推动。医疗保健板块上涨25%,而金融板块(+10%)和能源板块(-5%)的表现则落后于大盘。
2024年宽松周期:实现软着陆
随着通胀缓和,经济增长边际降温,美联储于2024年9月开启了当前的宽松周期,旨在引导经济实现软着陆。
自2024年9月18日首次降息以来的约11个月里,标普500指数上涨了14%。科技板块继续领先,涨幅达23%。可选消费板块(+18%)和金融板块(+17%)表现也较为强劲,而能源板块持平,医疗保健板块则大幅落后,下跌14%。
总结
历史数据显示,当宽松周期并非由系统性危机引发时,整体市场往往会走强,科技板块($科技行业精选指数ETF-SPDR (XLK.US)$)通常成为主要受益者。这种出色表现反映了低利率的两个特点:一是通过提高未来收益的现值来提升估值,二是降低资本成本,从而推动创新与增长。
相比之下,金融板块($金融行业ETF-SPDR (XLF.US)$)的表现更为复杂。在降息周期初期,银行通常面临净息差收窄的压力。随后,随着宽松政策助力经济复苏,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成为该板块的重要利好因素。
医疗保健板块($医疗保健精选行业指数ETF-SPDR (XLV.US)$)和非必需消费品板块($非必需消费类ETF-SPDR (XLY.US)$)等,在降息后往往表现稳健,这得益于货币政策旨在刺激的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的增加。
然而,能源板块($能源指数ETF-SPDR (XLE.US)$,)的走势常常与国内利率周期脱节。其走势更多地与地缘政治和全球供需平衡相关,因此对美联储宽松政策的反应较难预测。
半导体行业动态
作为科技领域中最具活力的细分行业,半导体板块对最新的CPI数据反应迅速,$费城半导体指数 (.SOX.US)$单日涨幅近3%,创下两个月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仔细观察 $半导体ETF-iShares (SOXX.US)$中表现前十的股票,可以发现其中许多此前被大量抛售,或今年以来明显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引发了一个问题:随着降息预期升温,市场是否开始转向这些遭受重创的半导体股票,以期迎来反弹?

还在熬夜看报表?牛牛AI正式上线!快来使用AI功能解读财报
编辑/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