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2025年9月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于美东时间(ET)9月16日(星期二)开始,并于9月17日(星期三)结束。
政策声明与利率决议:将于美东时间9月17日(星期三)下午2:00公布。
美联储主席新闻发布会:将在决议公布后的半小时,即美东时间9月17日(星期三)下午2:30举行。
美联储9月FOMC会议,可以说是市场期待已久的“甘霖”。经过漫长的等待,这场会议市场预期大概率重启降息进程。但真正关键的问题是:降息之后,市场会怎么走?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利率调整,它更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向新市场叙事的大门。而要看懂这扇门背后的风景,我们需要像侦探一样,把线索串联起来。
一、降息悬念:25个基点 vs 50个基点
在会议召开前,有一个共识几乎已经板上钉钉:美联储将降息。但降息的幅度,却暗藏着第一重博弈。
主流观点认为,美联储会进行25个基点的温和降息。这符合美联储一贯的“渐进式”风格,也是目前市场最充分定价的剧本。数据显示,8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2.2万人,失业率升至4.3%,这为美联储的宽松行动提供了充足的理据。
然而,市场上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异类”声音。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等机构大胆预测,美联储可能会采取更为激进的50个基点降息。他们的逻辑是,美国劳动力市场"在不到六周内就从稳健迅速滑向疲软",美联储必须采取"追赶式"降息,才能防止经济硬着陆 。
除此之外,不要忘了还有政治层面的考量。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公开批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敦促其立即大幅降息 。新任美联储理事米兰(Stephen Miran)的确认任命,也为未来政策带来了不确定性。这些政治压力,无疑也给美联储的决策增添了额外的变量。
二、降息路径:不止一次,但方向分歧
如果说降息25个基点已是板上钉钉,那么更重要的问题是: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市场普遍认为,9月的降息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新一轮宽松周期的序幕 。但对于年内降息的具体次数,华尔街投行的预测却存在明显分歧。
激进派:以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美联储将在今年剩余的三次会议(9月、10月和12月)全部降息,甚至在明年1月再降一次,形成连续四次25个基点的降息周期 。
温和派:包括摩根大通(J.P. Morgan)、花旗集团(Citigroup)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在内的多数机构,预测9月降息25个基点,并在年内可能再有一次降息。
这些分歧的核心,是对未来经济数据的不同判断。美联储未来的决策路径将高度依赖于经济数据的表现,特别是就业和通胀数据。尽管近期通胀数据相对理想,但未来物价上行风险仍不容忽视。
三、机构资金流向:从“防守”到“FOMO”的快速转向
要回答“降息后市场会怎么走”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那些真金白银的机构资金,在FOMC会议前到底在做什么。
根据一份管理着约4900亿美元资产的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显而易见的乐观情绪:投资者情绪已升至7个月高点,现金水平降至3.9%的低位,而股票配置则超配28%,为2025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User Query]。
但有意思的是,这股乐观情绪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微妙的转变。高盛(Goldman Sachs)的经纪数据显示,就在降息前,机构热钱正在持续做“防守准备”。他们主动卖出所有周期性行业,这一趋势从8月开始已经持续了六周 。然而,这股防守力量并未持续太久。上周三,甲骨文(Oracle)公布的重磅订单合同,就像一个强烈的信号弹,瞬间改变了机构的策略。
AI基础设施板块重拾上升动能,费城半导体指数也重新突破历史新高。高盛的数据显示,对冲基金在之前曾主动卖出信息科技板块,但从周三开始,他们重新主动买入,而且买入力度创下了过去几个月来的高点,接近年初时的情绪高点。
这或许就是高盛北美股票主管所说的:“弱但不危险的经济数据、年度三次降息预期、疲软的美元以及强劲的AI叙事”,正在共同引发机构投资者的“害怕错过”(FOMO)情绪。在这种环境下,48%的基金经理表示,他们并不认为人工智能股票存在泡沫。这或意味着,机构资金已经准备好,从先前的防御姿态,转变为全力拥抱AI和科技成长股的新一轮上涨周期。
四、降息后,股市怎么走?
对我们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降息消息落地,股市会作何反应?
这里需要引入两个核心的市场叙事:“预防性宽松”(Preemptive Easing)与“衰退交易”(Recession Trade)。
根据花旗研究(Citi Research)的分析,如果美联储降息发生在经济依然保持正增长的“软着陆”环境中,市场就会进入“风险偏好”(risk-on)模式。在这种情景下,房地产、非必需消费品和信息技术等周期性行业会表现突出。从风格上看,中小盘股和成长股将显著受益 。
反之,如果美联储降息是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经济衰退,市场情绪将转向避险。此时,传统的防御性板块,如公用事业、医疗保健和必需消费品,将有更多股票跑赢大盘。
那么,我们现在处于哪种情景?
华尔街的观点也出现了分歧。
一些策略师警告称,尽管股市近期的上涨动力来自对降息的预期,但一旦降息真正发生,市场可能会变得更为谨慎,甚至出现“买预期、卖事实”的短期波动。
摩根士丹利的迈克尔·威尔逊(Michael Wilson)警告称,短期风险集中在“疲软的劳动力数据与美联储可能无法满足市场‘大幅降息需求’的紧张关系上”。
摩根大通的米斯拉夫·马特杰卡(Mislav Matejka)也认为,“一旦宽松政策重启,股市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变得更加谨慎,并计入更多的下行风险” 。
奥本海默资产管理公司(Oppenheimer)的首席投资策略师约翰·斯托尔茨弗斯(John Stoltzfus)则表示,如果美联储只降息25个基点,市场可能会因消息兑现而有所抛售。
如果单纯从统计数据回溯,Carson investment research发现,在美联储在降息之间达5到12个月之间的暂停,发现一年后股票在11次中有10次走高,中位回报率为14.5%,非常可观。
但这些谨慎的声音背后,仍有乐观的基调。斯托尔茨弗斯也补充说,只要美国经济基本面保持韧性,降息后的任何下跌在规模和持续时间上都将是有限的。
五、如何应对?顺势而为!
那么,面对这种复杂局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美联储大概率会打开货币宽松的大门,这本身就是流动性将再次回流市场的明确信号。虽然短期可能会因为“买预期、卖事实”出现波动,但从中长期看,这很可能是一个关键的拐点。
其次,在策略上,我们需要保持清醒。如果市场最终选择了“预防性宽松”的剧本,那么风险资产,尤其是科技股和成长股,或有望继续领跑。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些重要的科技领军股如 $英伟达 (NVDA.US)$ 和 $美国超微公司 (AMD.US)$ 都还没有创下年内新高,而 $博通 (AVGO.US)$ 和 $台积电 (TSM.US)$ 则正在拉动整个板块。此外, $甲骨文 (ORCL.US)$ 的重磅合同,也进一步提升了对算力需求的确定性。这或许意味着大资金正在等待一个明确的信号,而这个信号,很可能就是本周FOMC会议上鲍威尔的那句“下午好”(good afternoon)。
从技术面来看,指数到现在, $纳指100ETF-Invesco QQQ Trust (QQQ.US)$ 收盘三连涨,从日线来看没有任何要止步的意思,仍然是多头控场。在这种市场走势和动能下,我们没有必要去判断顶部,因为没有任何意义。最稳妥的选择,就是顺势而为。只要指数仍然保持多头趋势,就继续看多,这是右侧交易(right-side trading)的思路。
市场资金正在蠢蠢欲动,等待本次FOMC会议的到来,希望不仅在9月的点阵图中寻找答案,更期待从鲍威尔的记者会中获得指引,交出各自的答案。这次会议,与其说是终点,不如说是一个起点。它将指引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由宽松货币和新一轮市场叙事主导的投资周期。未来市场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获取更多市场分析?牛牛AI上线!精准解答,全方位洞察,掌握关键机会!
编辑/jessica、jay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