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和瑞银最新认为,电动汽车业务成为小米本季度最大亮点,均强调电动车交付将成为下半年股价的关键驱动因素。具体来看,瑞银维持2026年72万辆的交付预期。摩根士丹利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62港元,较当前股价有18%的上涨空间。
$小米集团-W (01810.HK)$ 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超出预期,调整后净利润达到108.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4%,创下历史最高季度利润,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摩根士丹利在解读业绩时认为,小米电动车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正在有效弥补智能手机业务的放缓,而下半年北京第二工厂的产能爬坡将成为股价催化剂。基于此摩根士丹利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62港元,较当前股价有18%的上涨空间。
瑞银在最新研报中也表达相似观点,认为目前的关键关注点集中在:
1)电动汽车业务高端车型组合带来的利润率提升超出市场预期;
2)智能手机需求疲软导致管理层下调出货量预期;
3)下半年业绩增长将高度依赖北京第二工厂的产能爬坡进展,瑞银维持2026年72万辆的交付预期。
盈利能力显著改善,但出现板块分化
公司整体毛利率达到22.5%,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各业务板块盈利能力分化明显:
电动车业务毛利率达到26.4%,环比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显示出良好的盈利前景。
AIoT业务毛利率为22.5%,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
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11.5%,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0.7和0.9个百分点,反映出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电动汽车业务成为本季度最大亮点 电动车交付将成关键催化剂
瑞银认为,电动汽车业务成为本季度小米最大亮点。平均售价环比增长6.4%至25.4万元人民币,主要得益于SU7 Ultra和YU7高端车型的贡献。根据中国注册数据,这两款车型6月份分别交付2253辆和2212辆,7月份分别达到2,506辆和5,859辆。在产量水平与第一季度相近的情况下,这一表现表明高端车型组合带来的利润提升效应可能比市场预期更为显著。
展望后市,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继YU7车型获得强劲订单后,电动车交付量将成为下半年股价的关键驱动因素。一旦小米电动车交付量开始快速增长,投资者对基本面前景的看法可能转向积极,因为YU7具有更高的平均售价,有望带来更好的利润率和更大的盈利贡献。
瑞银维持2026年72万辆的交付预期,假设第二阶段工厂全年满负荷运转,但这一假设的实现需要第四季度末产能稳定在足够水平。
多元化业务组合驱动营收增长 但智能手机业务下滑
小米二季度总营收达到1159.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4%,超出摩根士丹利预期3%。这一强劲表现主要得益于AIoT和电动车业务的出色增长,有效抵消了智能手机业务的疲软。
具体而言,AIoT业务营收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45%,比预期高出18%;电动车业务营收2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2倍,比预估高出6%。
相比之下,智能手机业务面临挑战,营收4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比预期低8%。但摩根士丹利预计,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预计将在第三季度触底,并在第四季度出现反转,这将为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供进一步支撑。
互联网服务稳健增长
互联网服务营收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但比预期低5%。值得关注的是,海外互联网服务营收达到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占互联网服务总营收的32.9%,创历史新高。广告营收同比增长14.6%,显示出变现能力的持续提升。
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7.31亿,同比增长8%,其中海外用户5.46亿,同比增长7%。用户基础的稳定增长为互联网服务业务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米本季度的出色表现证明了其多元化战略的有效性,电动车业务的快速发展正在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空间。随着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和交付量的提升,小米有望在新能源汽车这一高增长赛道中占据重要地位。
投资总是踩地雷?牛牛AI上线!精准解答,全方位洞察,掌握关键机会!
编辑/jor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