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BIUS (NBIS.US)$ 将于美股开盘前(11月11日)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此前公司因9月与微软达成174亿-194亿美元GPU基础设施服务协议,股价在9月9日单日飙升近50%——这一跨期五年的合作不仅为其2026年及以后的增长注入确定性,更成为市场审视其长期价值的核心锚点。

资本市场目前预期2025Q3预计实现营收1.56亿美元,预期每股收益-0.395美元。

上述数据使用的会计准则为US-GAAP。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被业内定义为从“基础设施建设周期”向“变现周期”过渡的关键阶段,业绩表现将直接影响投资者对2026年规模化盈利的信心。

核心关注焦点:三重信号的验证价值

ARR指引确认:增长路径的清晰度测试

市场焦点将集中于管理层是否重申或上调2025财年9亿-11亿美元的ARR(年度经常性收入)目标——这一区间是公司在Q2财报中从7.5亿-10亿美元上调而来,中点增幅达8.57%。投资者尤其关注管理层对区间上限(11亿美元)的态度,任何预订转化率提升、客户工作量上线加速的信号,都将被解读为需求端的积极验证。

需要明确的是,本季度暂难看到微软协议的收入贡献:工作负载迁移计划将于Q4启动,2026年才进入加速期。此外,英国、以色列新数据中心虽已投入运营,但短期收入贡献有限;而TokenFactory服务现阶段更多体现为战略差异化优势,尚未成为核心收入驱动项。市场迫切希望了解该协议在2025-2031年的收入确认规则,以及2026年后的兑现节奏。

产能扩张:220兆瓦目标的落地进度

产能规模直接决定Nebius的商业化上限。公司目标在2025年底实现220兆瓦“互联电力”,较年中100兆瓦实现翻倍增长,其中100兆瓦将处于活跃状态。这一指标不仅是2026年AI计算服务的产能基础,更与其2026年底超1吉瓦电力的长期规划紧密衔接。

投资者将重点核查三类量化数据:一是新泽西、芬兰等数据中心的兆瓦级电力激活进度;二是英伟达BlackwellGPU的交付与部署量——该型号GPU的大规模铺货被视为收入增长的关键变量,且多数安装计划集中在Q4;三是数据中心互连建设与调试的时间节点,这直接影响客户需求的响应效率。

盈利拐点:从核心业务到集团层面的突破

Q2财报已释放关键信号:公司核心AI基础设施业务调整后EBITDA已提前转正,但合并层面仍为-2100万美元,主要受研发投入、扩张开支及非现金公允价值变动拖累。若Q3能实现集团层面EBITDA转正,将成为超出预期的重大亮点,标志着成本控制与规模效应的双重突破。

支撑盈利改善的底气来自稳健的财务结构:公司手握40亿美元现金,叠加Avride、Toloka等非核心资产的潜在价值,为扩张提供了充足弹性,且杠杆率显著低于同行CoreWeave,债务与利息支出并非压力点。

同业对比:差异化优势的凸显

与竞争对手CoreWeave相比,Nebius呈现“增速追赶、财务更稳”的特征:Q2Nebius营收仅为CoreWeave的9%,但根据双方Q3预测,这一比例有望提升至12%——CoreWeaveQ3营收实际达13.6亿美元,略超预期的12.9亿美元,但调整后运营利润低于预期,反映出高杠杆模式下的盈利压力。

Nebius的核心优势在于资产负债表的安全性:CoreWeave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达200亿-230亿美元,而Nebius全年资本开支仅约20亿美元,较低的财务杠杆使其在行业波动中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前瞻总结:过渡季的价值锚点

Q3本质是Nebius的“蓄力期”,市场不会过度追求短期增长峰值,而更关注三大核心确定性:一是ARR指引与2026年增长路径的匹配度;二是220兆瓦产能目标的落地时间表;三是集团层面盈利改善的节奏。

若上述指标符合预期,Nebius相较于CoreWeave等高杠杆同行的“财务稳健性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其股权价值的核心逻辑,仍系于2025年ARR目标的兑现能力,以及Q4至2026年产能释放与收入增长的协同性——而微软协议的逐步落地,将成为这一逻辑的长期验证。

期权信号

财报前,认沽/认购比例在上升,同步期权成交量在上升。

观察期权信号,财报后市场预计波动在±13.5%。

webp

牛友们

你们看好Nebius Q3业绩吗?

欢迎一起预测下Nebius股价涨跌幅!

是大涨5%以上、正常表现(-5%~5%)、还是大跌超5%?

125.pngFCN作为可固定派息的结构性产品,具备以下多种优势:

1. 每月稳定派息:持有期间每月收取约定票息,现金流稳定且可预测。

2. 下行有保护:只要期末不跌破安全线,股价下跌也拿回100%本金。

3. 挂钩股票灵活:可选单只或多只股票(标的),更容易配合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

FCN产品点击查看>

编辑/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