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hood (HOOD.US)$ 将于美东时间11月05日盘后发布财报,2025Q3预计实现营收12.15亿美元,同比增加90.67%;预期每股收益0.541美元,同比增加218.47%。
上述数据使用的会计准则为US-GAAP。

Robinhood即将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市场对这份成绩单的期待不小,但亮眼的预期背后,藏着更值得关注的命题:在零售交易热度延续的同时,它向“超级应用”转型的进展如何?又能否应对利率下行、竞争加剧这些潜在挑战?

先看业绩基本盘,交易收入无疑是本季度的核心支撑。
市场预计这部分收入同比将翻倍,股票、期权、加密货币三大板块都贡献了力量。8月份的月度数据已经显示,这三类资产的交易活跃度都保持在高位,甚至超过了今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兴的预测市场,二季度到三季度交易量翻了一倍多,要是这种普及势头能稳住,长期看可能带来1.5亿美元的收入空间。不过得清醒的是,目前波动性交易仍占总营收的60%左右,这意味着Robinhood的收入还很依赖市场情绪——要是后续行情降温,年轻用户群体(他们本就偏投机)的交易热情退潮,业绩可能会跟着承压。
为了破解这种依赖,Robinhood一直在想办法吸引更核心的活跃交易者。比如推出期货、指数期权,今年一季度上线的事件合约,还有“Robinhood Legend”这个网络平台,都是冲着提升用户粘性和使用频率来的。要知道,活跃交易者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通常更高,要是这部分群体能扩大,不仅能增厚短期收入,还能让用户结构更稳定。所以财报里得重点看10月份的交易指标,以及活跃用户的增长情况——目前市场预计月活跃用户(MAU)能达到1330万,比二季度的1280万有所提升,ARPU也能涨到181.2美元,这些数据能不能兑现,直接关系到交易业务的增长韧性。

除了交易收入,净利息收入(NII)也是另一大看点,甚至可能是更考验长期能力的部分。
市场预计三季度NII约3.85亿美元,同比增55%,净息差(NIM)能从二季度的2.78%提升到2.85%,这背后是创纪录的保证金余额在支撑——8月份FINRA的数据显示,保证金余额已经到了历史新高,而且还在涨。但问题在于,利率环境要变了。虽然分析师普遍认为,就算美联储开始降息,到2026年NII仍能保持15%-20%的增长(毕竟内生性净资产流入超20%,比同行表现好),每次降息25个基点对年度NII的影响大概在2500万-3000万美元,看起来可控。但Robinhood的NII对利率其实比同行更敏感,接下来管理层怎么制定策略、守住这块利润,就很关键了——毕竟过去两年ARPU能快速增长,高利率帮了不少忙,要是利率持续下行,这块增长动力会不会减弱,得从财报里找答案。
更长远的故事,在于Robinhood能不能从“交易APP”变成“超级应用”。
它有2700万用户的基础,目标是成为年轻一代的金融中心,但目前在美国零售资产总额中的占比还不到1%,空间很大。为了扩规模,它做了不少尝试:推咨询服务、升级托管选项,还搞了并购,手里5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也能支撑这些动作——市场甚至预期,潜在的并购可能让它长期收入翻番,明年进军亚洲市场也能扩大覆盖。但挑战也很明显:成熟平台的竞争本来就激烈,它的平均账户规模又偏小,想大幅提升资产管理规模不容易;而且新增的这些业务(比如咨询、托管)可能会拉低整体利润率。更要警惕的是海外扩张的风险,之前进入英国和欧盟市场的表现并不好,要是亚洲市场重蹈覆辙,不仅会浪费资源,还可能打击投资者信心。
所以总结来看,Robinhood三季度业绩大概率能符合甚至超预期,交易高增和NII提升会是主要推手。但投资者更该关注财报里的“隐性信息”:活跃交易者的增长数据、管理层对利率下行的应对策略、多元化业务(尤其是咨询、托管)的进展,还有亚洲扩张的具体规划。毕竟短期的高增长不难,难的是把“超级应用”的故事落地,降低对波动交易和高利率的依赖——这才是决定它长期估值的关键。
期权信号
财报前,认沽/认购保持稳定,成交量有所下行。

根据期权信号,财报后的波动在±9.16%.

![]()
牛友们
你们看Robinhood三季度业绩吗?
欢迎一起预测下Robinhood财报涨跌幅!
是大涨5%以上、正常表现(-5%~5%)、还是大跌超5%?
FCN作为可固定派息的结构性产品,具备以下多种优势:
1. 每月稳定派息:持有期间每月收取约定票息,现金流稳定且可预测。
2. 下行有保护:只要期末不跌破安全线,股价下跌也拿回100%本金。
3. 挂钩股票灵活:可选单只或多只股票(标的),更容易配合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
编辑/l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