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于 2025 年 11 月发布的关于支持质押功能的加密货币 ETF 的指导意见,为机构投资者开启了变革性的机遇,使他们能够从权益证明 (PoS) 资产中获得被动收益。(以太坊)和根据一项研究,SOL 可以通过受监管的基金进行投资。通过允许ETF通过Coinbase Custody或BitGo等托管机构质押这些资产,监管政策的转变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并将加密货币定位为传统固定收益工具的可行替代方案。Coinotag的分析显示,以太坊ETF的年化质押收益可能达到3-5%,Solana ETF的年化质押收益可能高达5-7%,机构投资者现在拥有了一条结构化的途径来实现收益多元化,同时还能降低直接质押的操作复杂性。

根据

2025 年第三季度机构对加密货币 ETF 的采用情况揭示了一个微妙的格局。以贝莱德为首的ETF以太坊管理着 500 亿美元的资产,市场份额高达 48.5%,在资金流入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波动性和对宏观经济的敏感性(例如美联储的政策预期)仍然是重要的阻力。与此同时,以太坊的机构吸引力不断增强,这得益于其 Pectra 分叉升级以及在去中心化金融 (DeFi) 领域日益扩大的作用。正如 PowerDrill 报告所述,特朗普政府的监管举措,包括战略比特币储备和央行数字货币 (CBDC) 禁令,进一步巩固了加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类别的合法性。

机构收益优化策略已经发展到可以利用这些机会的程度。例如,对冲基金就采取了这样的策略。

ETH
根据 Galaxy 的一份报告,在 2025 年 7 月进行基差交易,做空以太坊期货,同时投资现货 ETF,可以获得 9.5% 的年化收益率。Galaxy 的报告还指出,加上质押奖励后,收益率提升至约 13%。同样,DeFi 借贷平台也提供类似的服务。据 Galaxy 报告显示,由于机构将资金转向激励驱动型策略,借贷利率飙升至 18%。BitGo 博客详细阐述了这些策略如何凸显了支持质押功能的 ETF 如何成为传统资产管理和加密货币收益潜力之间的桥梁,同时又能确保符合信托义务。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挑战依然存在。正如LinkedIn上的一篇文章所讨论的,机构资本仍然与宏观经济周期息息相关,而加密货币的波动性也使风险管理框架变得更加复杂。然而,根据Coinotag的分析,财政部提供的九个月实施窗口期——允许以太坊ETF在2026年中期开始质押——为机构完善策略提供了一个关键时期。正如BitGo在其博客中指出的,关键在于将质押整合到现有的运营控制中,确保流程可审计,并与更广泛的投资目标保持一致。

展望未来,随着地域多元化和产品创新不断扩展,支持质押功能的ETF有望加速机构投资者的采用。据PowerDrill报道,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简化审批流程,将ETF的平均发行时间从270天缩短至75天,市场已做好迎接新一波结构化产品的准备。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加密货币能够在低利率环境下产生可靠的收益,同时参与公司治理并提高资本效率,这使得加密货币成为一种战略性资产配置,而非投机性投资,正如BitGo博客中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