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消息,港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恒指跌0.13%,科指涨0.89%,国指涨0.01%。

截至收盘,港股上涨847只,下跌1412只,收平918只。    

具体行业表现如下图:

板块方面,科网股普涨,小米集团-W涨4.48%,京东集团-SW涨3.46%,百度集团-SW涨2.33%,快手-W涨1.69%,阿里巴巴-W跌1.15%,腾讯控股涨0.23%,美团-W涨0.10%。

锂电池股表现亮眼,中创新航涨6.27%,宁德时代涨5.14%,正力新能跌2.49%,比亚迪股份-一百涨2.37%,天齐锂业涨1.62%,赣锋锂业涨1.28%,天能动力涨0.50%。    

有色金属股走高,洛阳钼业涨11.73%,江西铜业股份涨7.74%,紫金矿业涨5.13%,中国铝业涨1.92%,赣锋锂业涨1.28%。    

汽车股普涨,零跑汽车涨6.94%,奇瑞汽车涨3.80%,小鹏汽车-W涨3.78%,理想汽车-W涨3.29%,比亚迪股份-一百涨2.37%,蔚来-SW涨2.25%,吉利汽车涨1.37%。    

银行股走低,恒生银行跌3.13%,中银香港跌2.47%,工商银行跌2.41%,中国银行跌2.34%,建设银行跌2.28%,招商银行跌1.94%,农业银行跌1.72%,汇丰控股跌0.37%。    

个股方面,$小米集团-W (01810.HK)$涨超4%,小米17系列今晚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德林控股 (01709.HK)$涨超11%,公司推出多项股权激励举措,控股股东自愿承诺禁售股份。    

$恒生银行 (00011.HK)$跌超3%,据报汇丰敦促恒生出售香港地产不良贷款组合。    

$一脉阳光 (02522.HK)$放量涨超14%,影禾医脉联合阿里云发布医学影像大模型智算一体机。    

$汇量科技 (01860.HK)$涨超4%再破顶,AI驱动智能出价体系持续迭代,机构看好公司业绩表现。    

$金风科技 (02208.HK)$涨超5%创逾3年新高,年内股价已实现翻倍,机构调升目标价。    

$中兴通讯 (00763.HK)$涨超4%,机构看好公司智算+终端布局赋能未来增长。    

$云顶新耀 (01952.HK)$涨超4%,耐赋康扩产后销售显著放量,8月耐赋康销售收入达5.2亿元。      

$珍酒李渡 (06979.HK)$跌超4%,贵州茅台否认下调业绩目标,机构预计双节白酒动销仍承压。    

$精技集团 (03302.HK)$涨超160%,公司专门生产半导体行业的设备等。    

今日成交额TOP10

港股通资金

港股通方面,今日港股通(南向)净流入110.46亿港元。

机构观点

  • 美银:上调阿里巴巴目标价至195美元 重申“买入”评级

美银证券发表报告指, $阿里巴巴-W (09988.HK)$ 举行2025云栖大会,阿里云CEO吴泳铭强调,为迎接人工智能超级智能(ASI)时代的到来,公司将在未来三年内,超越原定的3800亿元预算,进一步增加对人工智能和云端运算的投资。管理层预期,长远来看,全球可能仅会存在5至6个超级云端运算平台。有鉴于新ASI时代的巨大机会,公司将自身定位为全球领先的全栈AI服务提供商,提供顶级的大型模型、全球AI云端网络,以及开放且对开发者友善的生态系统。

在商业化方面,阿里巴巴看好云业务具备庞大增长潜力,主要受强劲的AI原生需求、国际扩张以及传统产业AI采用率提升所驱动。凭借其全栈式云+AI服务,该行预期阿里电动车、金融及具身智能等垂直领域将快速增长。该行将其2026至2028财年每股ADS盈利预测上调0%至4%,将美股目标价由168美元上调至195美元,港股目标价由164港元上调至190港元。基于未来三年云业务复合年增长率预估超过30%及稳固的电商前景,重申对阿里“买入”评级。

  • 瑞银:重申对铜价乐观展望 推荐紫金矿业等矿股

瑞银发表报告表示,美国矿业巨头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因今年9月8日印尼Grasberg矿区(全球第二大铜矿)地下出现矿难(大量湿泥涌入矿洞且扩散至多层工作面)宣布暂时停产,公司对今明两年铜产量降幅预测比市场预期更大,这将加剧2026年全球铜市场预期的供给缺口,该行重申对铜价乐观展望。瑞银表示,矿股重点推荐 $紫金矿业 (02899.HK)$ 等。

该行亦列出全球2025年精炼铜总产量预测为2785.3万吨、精炼铜总需求量为2758.6万吨,即今年预测供需平衡差为26.7万吨;预计全球2026年精炼铜总产量预测为2806.2万吨、精炼铜总需求量为2848.2万吨,即明年预测供需平衡差为负42.1万吨;并估计2027年及2029年全球精炼铜预测供需平衡差分别为负51万吨、负75.6万吨及负122.4万吨。

  • 大和:重申小米“买入”评级 未来三年目标营收达7000亿元

大和发表报告指,于昨日(24日)与 $小米集团-W (01810.HK)$ 管理层举行非交易路演,该行引述小米第一阶段电动车工厂技术升级提升产能,已推动周付运量由7月至8月初的7000辆至8000辆,提升至8月下旬以来的10000辆至12000辆。第二阶段工厂设计产能与第一阶段相若,现正等待最终政府批准。管理层认为小米电动车并未面临产能过剩或内卷压力。

公司现阶段以抢占市场份额为优先目标,并无计划于未来5年至10年进入15万元价格带,而是集中于中高端市场。2025年电动车交付目标维持35万辆不变,整体业务目标进度良好,不受补贴政策变动显著影响。

大和引述小米管理层指,公司营收目标在三年内达成7000亿元,计划未来3年实现以下目标:1)智能手机年出货量增加1000万台至2亿台,从而带动手机业务营收达2500亿元;物联网(IoT)营收翻倍至2000亿元;未来三年电动车年交付量达100万辆,营收贡献2500亿元。大和重申小米“买入”评级及12个月目标价76港元,基于2025年至2026年市盈率36倍。

编辑/do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