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W (01810.HK)$ 股价自2025年9月中旬起,经历了连续一个多月的下跌,累计跌幅超过20%。上周三,高盛报告援引对冲基金反馈称,由于缺乏明确的利好催化剂, 小米集团已成为“短期共识性做空标的”。

基本面上,小米喜忧参半。9月底发布的小米17系列表现亮眼,但同时内存芯片价格上涨为Q3毛利率带来压力;市场对其电动车销量增长仍反应冷淡,叠加安全隐忧,投资者情绪持续承压,但同时公司近期加大了电动车促销力度,多家机构指出汽车业务三季度将有望迈过盈亏平衡点。

下周二的Q3财报会是小米股价的转折点吗?

小米股价连跌背后的压力

10月初,多起小米SU7电动车事故报道成为股价暴跌的导火索,冲击品牌形象与股价。例如,10月13日,一起成都的SU7轿车撞车起火事件导致车门无法打开,引发安全质疑,股价盘中大跌8.7%。 随后的发酵导致当周股价累计下跌11.7%,创下三年半以来最差的单周表现。

从大盘层面看,外部环境给股价施压。10月下旬,美元流动性突然收紧,引发美股与港股同步回调,而小米股价在年初已累积显著涨幅,在当前避险情绪升温的背景下,小米获利盘集中回吐进一步放大了下行压力。

在消费电子领域,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略显疲态,IDC最新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6846万台,同比下降0.5%,延续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小米核心业务之一的智能手机毛利率持续承压,叠加物联网收入增长放缓,花旗银行等机构下调其第三季度业绩预期。

基本面是否依旧稳固?

根据Canalys数据,2025Q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3.2亿台,同比增长3%。其中,小米手机出货量为4340万台,同比增长1%,市占率达14%,稳居全球前三。

9月底发布小米17系列火爆,小米官宣5天销量突破100万台。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小米手机在10月前两个星期的销量同比增长21%,使得小米在10月的前十天成为继苹果之后增长速度第二快的主流智能手机品牌。

11月3日,小米股价小幅反弹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得益于APEC会议上中方领导人向韩国赠送了小米手机,一定程度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背书。

此外,小米汽车的交付量不断创下新高,10月份汽车交付量继续超过4万台,多家券商对汽车业务的盈利前景表示乐观。

国盛证券指出,随着小米汽车交付量提升,公司有望达成汽车业务单季盈亏平衡。中信证券也在2025Q3前瞻报告中认为,小米汽车业务或将迈过盈亏平衡点。前文的花旗也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电动车营运利润将扭亏,实现盈利7.22亿元。

小米汽车2025年月度交付量
小米汽车2025年月度交付量

从估值指标看,经历大幅回调后,小米当前市盈率(P/E)约为27倍,相对于恒生科技指数23.12倍的pe水平进入相对持平的区间。

小米Q3财报成为股价拐点?

市场密切关注即将发布的小米Q3财报(11月18日),被视为判断公司基本面是否受损、股价能否迎来拐点的关键窗口。

重点关注汽车业务的毛利率表现。Q2财报显示该业务毛利率已达26.4%,Q3能否维持或超越这一水平,是验证其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能力的关键。同时,财报是否会披露近期安全事故带来的额外成本或潜在的交付延误,也值得高度关注。

手机业务的利润表现同样是焦点。受AI需求拉动,内存等上游半导体及零部件价格大幅上涨,市场需观察小米能否有效传导成本压力,维持其利润表现。

IoT业务的增长持续性也不容忽视。今年家电国补力度的降低可能对相关赛道增长造成影响,因此需要留意小米IoT及家电业务的销售增长能否持续,以及公司的成本管控能力。

总结及应对的期权策略

小米正处在一个多空因素交织的关键节点。短期股价受安全事故、市场竞争和宏观环境的严重压制,但其核心手机业务依然稳健,高端化战略初见成效,汽车业务的交付量也保持强劲。

从技术面看,小米股价大涨之后在高位横盘了大半年之久,今年9月底跌破了第一道50港元的支撑位,目前处于42港元的第二支撑位上。

Q3财报将是检验其基本面韧性的“试金石”,尤其是汽车业务的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将是决定股价能否企稳回升的关键所在。若Q3财报未能体现出汽车业务盈利苗头,则股价可能继续下探。

期权信号方面,小米的期权持仓PC比在近期有抬升迹象,表明短线看空需求增加。

如果持有大量小米股票的且认为股价有进一步下探的空间,不妨尝试使用covered call策略进行对冲。

没有持有小米股票但仍继续看好后市,可以尝试卖出更低支撑位价格的认沽期权,既可以增加收入,也可以通过期权在心仪的价位买入小米。

认为小米业绩后续可能不及预期的投资者,亦可买入看跌期权进行对冲。当下小米期权的IV百分数为32%,IV引伸波幅为41.96%,相对而言没有太高。

098.png最后,带来一个小福利给牛友们,欢迎牛友们领取期权新手礼包

*本活动仅限HK特邀用户参与,点击了解活动详细规则>>

免责声明

本内容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买卖期权的亏蚀风险可以极大。在若干情况下,你所蒙受的亏蚀可能会超过最初存入的保证金数额。即使你设定了备用指示,例如“止蚀”或“限价”等指示,亦未必能够避免损失。市场情况可能使该等指示无法执行。你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被要求存入额外的保证金。假如未能在指定的时间内提供所需数额,你的未平仓合约可能会被平仓。然而,你仍然要对你的帐户内任何因此而出现的短欠数额负责。因此,你在买卖前应研究及理解期权,以及根据本身的财政状况及投资目标,仔细考虑这种买卖是否适合你。如果你买卖期权,便应熟悉行使期权及期权到期时的程式,以及你在行使期权及期权到期时的权利与责任。

编辑/Ro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