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乐会

今天我们继续看《穷查理宝典》第四章第十一讲中提到的心理倾向中的六条倾向,分别是:过度自信、被剥夺超级反应、社会认同、对比错误反应、压力影响、错误衡量易得性。

过度自信倾向

禀赋效应下,人们对于自己的评价往往过高,而不确定的场景,人们会有一种过度自信倾向,就是德摩斯梯尼说的“一个人想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越是想要什么,便越容易高估得到这个东西的概率。

这种倾向还会跟“喜欢”的倾向结合起来发挥作用,越是喜欢某个场景下的结果,则会越高估这种场景会变成现实的概率。

要控制过度自信带来的愚蠢行为,则是要让自己掌握并习惯性地应用概率论,有概率思维的条件反射。

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芒格先生用“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来指代面对损失已有好处、损失即将拥有的好处带来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芒格举了一个例子,他曾经养过一条温顺的狗,只有一种方式能够让它咬人,就是给他喂食的时候,把食物从它嘴里夺走。这就是触发了犬类的“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这种倾向还有其他的例子,比如赌徒输钱之后,输得越多越不服输;而最让赌徒欲罢不能的赌博形式就是设计出差点会赢的情况,我们拼多多提现经常可以感受到,还差0.01元、0.01金币、0.01钻石就能提现。

另外,公开竞拍场景很容易刺激这种倾向,会强烈地驱使竞买者报一个更高的价格。

买卖股票中,这种“被剥夺超级反应”也经常能够看到,比如不愿意卖某只股票,生怕错过可能出现的高收益;或者卖飞之后,这种倾向会带来强烈的痛苦感,并导致高价重新买回。诸如此类。

社会认同倾向

这种倾向想必我们都很熟悉,从众心理、羊群效应等等都是追求社会认同的体现,走到电梯里面,如果有比较多的人,大家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你进去之后也会朝着这个方向,不由自主。

社会认同倾向在两种情况下会尤其明显:一是在感到困惑的时候,二是在感觉有压力的时候。在既困惑又有压力的时候,则更加无法拒绝。

芒格先生举了邪教的例子,我们在一些影视剧中也能看到,有些邪恶组织在招收新会员的时候,会在旁边放毒蛇猛兽之类的,给目标群体施加压力。

在社会认同场景中,需要吸取的教训更多些,而芒格先生最推崇的一个教训是:“学会如何在其他人犯错的时候,别以他们为榜样”,因为,“很少有比这个更值得掌握的技能”。

对比错误反应倾向

人们的认知都需要依赖某个参照物,认知来自于对比,视觉、触觉、心理感觉等等都是来自于对比。

商家可能经常利用这个倾向,比如先定了很高的价格,然后再打个折扣,最后消费者看了会觉得占了便宜一样。

在买卖股票的时候,某只股票上次看的时候是100块,现在看的时候是80块,可能会觉得便宜;上次看是50块,涨到了100块,现在看依然是80块,那么可能还是觉得贵。

对比带来的错误案例就是温水煮青蛙,温度的上升太缓慢了,没有强烈的感觉对比,导致没有把问题当回事,最后就被烫死了。在走向灭亡的道路上,如果每一步都很小,没有强烈的对比度,“对比错误反应倾向通常会任由这个人走向万劫不复的境地”。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很多巨大的糟糕结果,最初都只是不经意间的小想法,小到你根本察觉不到其错误。

压力影响倾向

轻微的压力可以改善人们的行为表现,但是沉重的压力则会带来行为失调。

芒格先生在这个部分介绍了巴甫洛夫的一个实验,在20世纪20年代的列宁格勒大洪水期间,巴甫洛夫的许多狗在笼子中差点被淹死,有一段时间只有很小的空间用于呼吸,洪水退去之后,狗的行为和习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后来,巴甫洛夫在实验中,通过给狗施加许多压力,让它们精神崩溃,发现:1)通过施加不同程度的压力,所有的狗都能够被弄崩溃;2)如果要让崩溃的狗恢复正常,需要重新施加压力。

错误衡量易得性倾向

这个倾向,就在于人们会高估容易得到的东西的重要性,但是会引发问题,因为会忽视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安于现状,或者是过早放弃原本可以很高的收益率,或者是很容易受到那些个的有趣故事的影响,很多股票就因为故事好听,结果就让人们付出了过高价格。

而如果是容易得到的想法或者逻辑,高估其重要性的问题就更多,比如及时满足、情绪的过度宣泄等等。

芒格先生介绍了两种避免错误衡量易得性的方法:一种是检查清单,通过程序和流程来限制;另一种是重视反面证据,尤其是不能只看量化的证据,而不看不能量化的证据。

编辑/Rocky